關於我

我的相片
漸漸分不清真實 / 虛幻. 漸漸愛上黑夜 / 獨處. 漸漸. 持續無預知地轉變的人.

星期日, 6月 28, 2009

姓鄧女孩名字大全

之前一路都以為自己個名好"liang",應該冇乜人會同自己撞名....
點知去google search,一睇...自己個名都有成5頁資料嫁....
都比「陳大文」好......

下面都係一d鄧姓女仔名......
我係果度用左差唔都成10min先搵返「自己」出嚟...
睇到眼都花埋.....'暈......"


邓乐妍 邓悦八 邓悦萱 邓云芳 邓淑红 邓懿玲 邓可娟 邓小娟 邓金媛 邓名燕 邓鸣燕 邓慕雪 邓雪娟 邓欣丽 邓智妍 邓智婷 邓颖茹 邓炜英 邓炜婷 邓学颖 邓丽琼 邓小琼 邓雯洁 邓莉莉 邓馨怡 邓琳婧 邓 洁 邓四英 邓丛蓉 邓丽娟 邓靖文 邓媛馨 邓小霞 邓焯文 邓惠霞 邓文琴 邓绰文 邓智文 邓兴莉 邓琳栊 邓红玲 邓如玉 邓先文 邓先瑶 邓强文 邓铃玲 邓盈颖 邓盈洁 邓敏丽 邓依婷 邓茼文 邓亚萍 邓克玲 邓成英 邓茗文 邓若红 邓佩丽 邓建蓉 邓卓玲 邓俊文 邓莉娟 邓春燕 邓玲蕾 邓琳蕾 邓萍萍 邓国玉 邓丹红 邓芳燕 邓柳花 邓复玲 邓小美 邓心瑶 邓允洁 邓戴文 邓涵文 邓子文 邓 瑛 邓燕妮 邓妮娜 邓鳗萍 邓 雪 邓清燕 邓清霞 邓清颖 邓茜茹 邓少美 邓辰悦 邓伟红 邓悦晗 邓婧蓝 邓怡慧 邓朝芬 邓晓芳 邓朝芳 邓艳琼 邓东梅 邓秋梅 邓蔼玲 邓美娜 邓佳美 邓兰英 邓韵文 邓延红 邓婷月 邓琳旺 邓琳凰 邓琳斌 邓绘萍 邓爱怡 邓心妍 邓秋文 邓亚红 邓晓红 邓燕薇 邓珊娜 邓珺文 邓莉华 邓莉骅 邓莉桦 邓景娟 邓燕云 邓敏莉 邓紫瑶 邓 梅 邓芯怡 邓欣颖 邓欣悦 邓洁芳 邓海艳 邓舒瑶 邓清丽 邓清婷 邓源媛 邓怡淼 邓锋艳 邓钰莹 邓咏娜 邓小玉 邓悦妍 邓慧颖 邓彗婵 邓裕梅 邓翠英 邓翠瑛 邓剑文 邓卫萍 邓海玲 邓佑文 邓卓文 邓昌文 邓泽玉 邓雪瑶 邓丽霞 邓鼎颖 邓雪颖 邓雪婷 邓雪美 邓雪娜 邓欣娜 邓雪媛 邓雪琳 邓雪妍 邓琇文 邓梓婷 邓桂梅 邓丽瑛 邓至媛 邓丽颖 邓丽英 邓莉颖 邓偲婷 邓靓颖 邓靖颖 邓继萍 邓静颖 邓洁红 邓舒燕 邓丽蓉 邓馨瑶 邓小燕 邓楚婷 邓怡萱 邓怡然 邓睿颖 邓庆莉 邓小莉 邓诗艳 邓洁梅 邓慧玲 邓亦婷 邓雁茹 邓志玲 邓世文 邓燕祎 邓燕纬 邓 萍 邓志芬 邓清萍 邓瑞雪 邓一霞 邓洁丽 邓懿玥 邓庆丽 邓雪雪 邓婷元 邓 莹 邓亚玲 邓雅洁 邓金霞 邓吉红 邓莉秀 邓苏娟 邓海琳 邓琳海 邓嘉文 邓 瑶 邓拾妹 邓海娜 邓雅娜 邓落英 邓宇妍 邓春花 邓祥玲 邓艳芳 邓宛萍 邓梦萍 邓世琼 邓燕清 邓文婷 邓燕莉 邓省芬 邓婉茹 邓琴芸 邓婷丹 邓会倩 邓惠倩 邓希文 邓玉萍 邓韵颖 邓莹颍 邓芸倩 邓莉郡 邓箐莉 邓萩莹 邓碧玲 邓韶芬 邓喜玲 邓昭丽 邓葵燕 邓晶文 邓阳雪 邓燕冰 邓秀花 邓心怡 邓沁怡 邓清怡 邓方娥 邓永萍 邓好悦 邓燕结 邓燕华 邓桂花 邓孟霞 邓录琼 邓琼英 邓婷熠 邓晓妍 邓婉霞 邓娟华 邓志梅 邓莎蓉 邓玉芳 邓丽燕 邓丽红 邓佩燕 邓昌蓉 邓璎怡 邓冰妍 邓茸文 邓巧红 邓君英 邓韩红 邓继芬 邓圣琳 邓倩程 邓佳怡 邓燕玲 邓少莹 邓若琼 邓德琼 邓安娜 邓秋萍 邓雅婧 邓婧瑶 邓媛媛 邓霖颖 邓贺艳 邓凌洁 邓皓瑶 邓婧雯 邓婧文 邓昊文 邓代红 邓金艳 邓悦洋 邓海悦 邓足妹 邓舒文 邓春梅 邓文红 邓燕馨 邓恢蓉 邓恢艳 邓恢燕 邓四娥 邓素娥 邓兰芳 邓 冉 邓燕文 邓彤红 邓笑梅 邓红红 邓婧洁 邓茹丹 邓勤英 邓晓娜 邓凤英 邓玉琴 邓梓文 邓孟文 邓紫悦 邓婧儇 邓宝芳 邓金燕 邓安琳 邓维英 邓玮英 邓 婵 邓炜瑛 邓朕文 邓细妹 邓晓怡 邓嘉颖 邓肖文 邓笑娜 邓琪琳 邓芝蓉 邓小芬 邓邑琳 邓弼琳 邓舒琳 邓媛莉 邓碧玉 邓秀霞 邓云洁 邓颖芳 邓姣娥 邓丽萍 邓珂琳 邓桐琳 邓科琳 邓小艳 邓琳科 邓琳珂 邓晓艳 邓肖艳 邓琳柯 邓琳棋 邓琳夫 邓琳栉 邓琳一 邓琳玉 邓琳钰 邓琳林 邓琳桐 邓琳聪 邓琳迪 邓夫琳 邓迪琳 邓云英 邓晓燕 邓弼颖 邓末婵 邓美婵 邓晓琳 邓彦琳 邓颖颖 邓欢红 邓佩婵 邓茉婵 邓欢婵 邓玲婵 邓红婵 邓虹婵 邓菁婵 邓婉蓉 邓越文 邓凤琼 邓雪花 邓倩妮 邓思怡 邓昕怡 邓陵霞 邓梦瑶 邓鸿燕 邓明玉 邓颢妍 邓灏妍 邓昊妍 邓莹励 邓莹妮 邓玲妮 邓玉梅 邓雨婷 邓茹雪 邓金玉 邓玉蓉 邓仲玲 邓利霞 邓雅婷 邓斌文 邓钧文 邓云娜 邓佳婷 邓桂芳 邓于婷 邓焰芳 邓嫣芳 邓滟芳 邓妍均 邓诗妍 邓诗婷 邓婷妍 邓诗瑶 邓曼婷 邓婧茹 邓傥倩 邓贾颖 邓嘉莹 邓励婵 邓小妍 邓秀丽 邓婉婧 邓秀莉 邓福文 邓必玲 邓建红 邓莎妍 邓小莹 邓洋丽 邓国燕 邓云霞 邓淑莉 邓兆萍 邓然文 邓宏丽 邓旺洁 邓丽文 邓培琳 邓婵娟 邓爱玲 邓绍文 邓芹芳 邓金梅 邓宛瑶 邓如洁 邓欣茹 邓三红 邓惠玲 邓钱芳 邓创英 邓作芳 邓茹焜 邓晴文 邓银芳 邓君怡 邓国丽 邓国梅 邓思丽 邓莉雅 邓祥英 邓裴潞 邓 芬 邓谨文 邓锦文 邓情倩 邓琼花 邓赝文 邓槿文 邓雁文 邓紫花 邓紫玲 邓紫琼 邓紫莹 邓育婷 邓卜文 邓茹月 邓小花 邓书蓉 邓婉婷 邓婷之 邓锦娥 邓婷匀 邓慧琳 邓娇婧 邓蛟婧 邓书萍 邓胜蓉 邓娴娥 邓如艳 邓如红 邓荔文 邓怡嘉 邓雪莹 邓婷允 邓嘉倩 邓玉玲 邓怡倩 邓巧玲 邓淑芳 邓卓怡 邓一文 邓茗芳 邓志文 邓利红 邓立红 邓莉红 邓莉洪 邓茹煊 邓燊茹 邓世英 邓助玉 邓志英 邓玉英 邓媛丹 邓 玥 邓媛予 邓琬蓉 邓蔓莉 邓婷蔓 邓家怡 邓家玲 邓怡泺 邓卓妍 邓茹伦 邓梓妍 邓敏妍 邓若玉 邓冬花 邓鹏英 邓留芬 邓细红 邓菊英 邓佳玉 邓雅茹 邓娅伦 邓津茹 邓始芬 邓中美 邓丹娜 邓耀文 邓彦芬 邓桂英 邓秀玉 邓绪梅 邓燕达 邓雪芳 邓美玲 邓莉欢 邓素芬 邓书玉 邓 婧 邓婧彤 邓淑萍 邓浩文 邓益婷 邓悦涛 邓佩娥 邓月红 邓兴玉 邓活妹 邓观霞 邓友英 邓向英 邓艳英 邓怡凡 邓怡帆 邓兆文 邓小雪 邓光瑶 邓小英 邓晓英 邓彩娟 邓燕坤 邓哲文 邓佳悦 邓永琼 邓韵婷 邓娅楠 邓娅婷 邓嘉琳 邓明洁 邓先霞 邓利文 邓楚嫣 邓慧瑶 邓诗颖 邓昕瑶 邓洁萍 邓妍娜 邓妍宜 邓昕娜 邓曦文 邓书红 邓娅莉 邓霞蔚 邓巧霞 邓桂琴 邓汝洁 邓佩洁 邓树娟 邓银燕 邓沁文 邓钦文 邓洪英 邓晓霞 邓钦莹 邓艳娥 邓心洁 邓淑娟 邓小怡 邓可悦 邓喻文 邓光文 邓玉霞 邓美英 邓钰娟 邓永霞 邓春丽 邓睿洁 邓瑞洁 邓晓莹 邓荣梅 邓湘英 邓丽芳 邓九红 邓聪玉 邓久红 邓尔娜 邓小丽 邓雯玥 邓建芳 邓冬梅 邓灵丽 邓德瑶 邓秀英 邓慧英 邓逸琳 邓查文 邓艳霞 邓瀚文 邓熙红 邓强梅 邓函洁 邓楚瑶 邓采琼 邓文娟 邓采玲 邓骊颖 邓经文 邓辉艳 邓贵文 邓文倩 邓雯倩 邓淑娥 邓国文 邓彦文 邓依琳 邓芳梅 邓陆妍 邓秀梅 邓梅丽 邓朝文 邓晓蓉 邓枚英 邓清玥 邓玉婷 鄧淑茹 邓俏梅 邓若文 邓乐文 邓延萍 邓 娅 邓彩霞 邓子蓉 邓远梅 邓翠娟 邓童悦 邓俭冉 邓柳琴 邓天文 邓汐怡 邓华莉 邓佩霞 邓立文 邓熙婷 邓子怡 邓玉婵 邓媛方 邓钰婵 邓红媛 邓超英 邓如嫣 邓书娟 邓江霞 邓嫣云 邓妍然 邓婉雪 邓润玉 邓淇怡 邓雅倩 邓佩文 邓如莹 邓丽婵 邓燕青 邓彩莹 邓春红 邓 美 邓子玲 邓玉花 邓培英 邓玲波 邓富英 邓满媛 邓艳丽 邓梓莹 邓芷莹 邓玉丽 邓燕平 邓荞妹 邓翘妹 邓恒玲 邓莉娜 邓洁莹 邓焱文 邓顺妹 邓子琳 邓琳琳 邓榇琳 邓丁红 邓海花 邓尚琴 邓淇颖 邓尚红 邓尚玉 邓美文 邓宁芬 邓光琳 邓向丽 邓园琼 邓婷岚 邓燕翔 邓婷崴 邓婷巍 邓晓莉 邓志娟 邓玉玉 邓雪玲 邓茹匀 邓茹珏 邓琳嫒 邓兰倩 邓兰婷 邓嘉雪 邓华艳 邓艺娟 邓月婷 邓艺婷 邓素芳 邓婷宜 邓晓冉 邓继琴 邓淑英 邓清芳 邓绮玲 邓丽媛 邓艳玲 邓思莹 邓俏玲 邓咏琳 邓开英 邓寒文 邓雯霞 邓善雪 邓六妹 邓琴琴 邓燕群 邓春玲 邓辉丽 邓利琼 邓文芳 邓怡汝 邓超丽 邓素雪 邓宗玉 邓点美 邓典美 邓良琴 邓伊婷 邓有文 邓裕文 邓钰文 邓跃文 邓泽文 邓宗文 邓玉娥 邓昕玥 邓琳燊 邓燊琳 邓婧栅 邓婧桐 邓妮婧 邓婧妮 邓紫婧 邓扬英 邓尚美 邓兆美 邓尚茹 邓兆琳 邓从芬 邓秋花 邓前红 邓香梅 邓怡婷 邓小妹 邓长花 邓玉瑛 邓彰悦 邓彰倩 邓碧妍 邓佳萍 邓秋妍 邓承文 邓云婷 邓秋茹 邓忠燕 邓玥玲 邓燕荣 邓崇玲 邓佳丽 邓茂文 邓瑞芳 邓潜红 邓又文 邓圆媛 邓彰媛 邓勇英 邓钰琳 邓明芳 邓宛婷 邓香玲 邓琳慧 邓婧芸 邓婧倪 邓婧菲 邓婧琳 邓一婧 邓茜莉 邓婧晗 邓婧涵 邓婧妍 邓兴文 邓文丽 邓瑞霞 邓中英 邓轲文 邓富文 邓明娟 邓国琴 邓海霞 邓琳楠 邓婧汶 邓轶文 邓鼎文 邓高玉 邓佩怡 邓婼文 邓南红 邓杨莉 邓兰红 邓丽琴 邓冬怡 邓子芳 邓昭燕 邓子悦 邓玉芬 邓程文 邓娟新 邓雪琴 邓袭娟 邓绪瑛 邓秀芳 邓紫怡 邓冰洁 邓卜怡 邓怡欣 邓舒怡 邓修芬 邓忠文 邓平英 邓隽琳 邓建梅 邓贸文 邓项文 邓淅文 邓惠萍 邓惠媛 邓惠芳 邓惠芬 邓惠婷 邓惠琳 邓惠琴 邓惠莹 邓薪婷 邓薪燕 邓薪丽 邓薪莉 邓薪萍 邓薪倩 邓金颖 邓薪娟 邓薪媛 邓春媛 邓艺媛 邓爱媛 邓林娥 邓利媛 邓莉媛 邓演媛 邓珍媛 邓苑媛 邓婉媛 邓世蓉 邓祺悦 邓晰文 邓华文 邓媛敏 邓敏媛 邓梦颖 邓睿妍 邓悦芊 邓悦纤 邓彧妍 邓薪婧 邓利婷 邓海婷 邓励婷 邓艳婷 邓莉珊 邓秋霞 邓燕兰 邓璇玲 邓咏梅 邓尧英 邓钧琳 邓钧玉 邓代丽 邓凤莹 邓廷芬 邓楚颖 邓忠红 邓忠莉 邓燕敏 邓健颖 邓翠芳 邓粹芳 邓艾莉 邓娅琦 邓婷朔 邓瀚英 邓霓燕 邓伟文 邓林茹 邓利娟 邓琳耀 邓正艳 邓妍华 邓天燕 邓学琴 邓素霞 邓潇怡 邓晓娟 邓慧萍 邓恩琴 邓金萍 邓淇文 邓金红 邓晚霞 邓伟玲 邓雯丽 邓瑞娟 邓孝红 邓宗洁 邓玲淋 邓晓梅 邓广洁 邓雪芬 邓昀洁 邓惠英 邓琳瑕 邓庆萍 邓玲美 邓林婷 邓李莉 邓秀红 邓雅娟 邓燕霞 邓翠红 邓惠琼 邓国芳 邓燕燕 邓燕芳 邓艳莉 邓树芳 邓芝妍 邓莉琳 邓丽琳 邓利琳 邓泽颖 邓泽萍 邓群丽 邓淏文 邓艳梅 邓芊冉 邓琰婷 邓婷钰 邓春萍 邓祥丽 邓慧丽 邓莉萍 邓蔚怡 邓红燕 邓瑶嘉 邓秋琼 邓圣英 邓勉霞 邓灶琼 邓雪萍 邓锁娜 邓靖怡 邓洪文 邓顺瑛 邓鹭燕 邓芳芳 邓启瑶 邓红萍 邓方芳 邓睿琳 邓倩雯 邓文文 邓国英 邓舒芳 邓欢芳 邓婼倩 邓莉凡 邓翠霞 邓增艳 邓镔美 邓镔玲 邓金美 邓琳蕙 邓琳卉 邓晓雪 邓启美 邓竣文 邓秋英 邓育艳 邓建丽 邓熙玉 邓满玉 邓葵英 邓丽丽 邓彩玲 邓培丽 邓培莉 邓贻文 邓园文 邓函玉 邓芯婷 邓普文 邓谭媛 邓家媛 邓远媛 邓芫媛 邓媛芫 邓焱媛 邓媛焱 邓烟媛 邓荧媛 邓湘玲 邓瑶媛 邓媛瑶 邓烨媛 邓媛烨 邓媛曜 邓绎媛 邓媛喋 邓畹媛 邓媛稀 邓稀媛 邓媛欷 邓媛酥 邓阿娜 邓媛姗 邓姗媛 邓钰媛 邓艺琳 邓紫琳 邓智玲 邓靖芳 邓媛明 邓媛艳 邓艳媛 邓灵媛 邓媚洁 邓媚艳 邓秋妹 邓海文 邓灿文 邓暄文 邓元萍 邓琨文 邓莘美 邓采芳 邓洁玉 邓春文 邓怡芝 邓德萍 邓艾玲 邓锦英 邓艳芬 邓宇文 邓文英 邓瑞文 邓瑞蓉 邓丽洁 邓雪洁 邓洁霞 邓天红 邓杨红 邓淑文 邓惠娟 邓悦泳 邓锦丽 邓媛月 邓娅琼 邓心悦 邓巧莉 邓珈颖 邓得娟 邓明霞 邓怡星 邓怡云 邓明英 邓浩洁 邓丽艳 邓乃芳 邓宏琳 邓宏婷 邓新玲 邓仁丽 邓仁莉 邓柳婵 邓德娟 邓君萍 邓逍婷 邓颖琳 邓颖文 邓颖红 邓阮文 邓婉文 邓顺文 邓焦洁 邓惠梅 邓琳玮 邓美梅 邓仪蓉 邓晓琴 邓艺文 邓陵莉 邓婧娴 邓书霞 邓民悦 邓凯悦 邓琪颖 邓均丽 邓舒婷 邓金花 邓琳娜 邓华英 邓琴瑶 邓云燕 邓瑛瑛 邓有莉 邓自红 邓吉莉 邓凡文 邓学娟 邓婷云 邓玲燕 邓洁怡 邓超玲 邓燕心 邓又琼 邓悦窈 邓婧窈 邓婷芮 邓荃玲 邓婷瑞 邓婷悦 邓栩怡 邓碧颖 邓艺红 邓成文 邓仕文 邓杰玉 邓备文 邓冉冉 邓俭英 邓仕芳 邓婷香 邓婷玉 邓婷霞 邓婷琅 邓婷芸 邓婷剑 邓婷海 邓婷雪 邓婷钢 邓婷刚 邓婷浩 邓婷远 邓婷瑶 邓婷华 邓婷发 邓婷财 邓翠花 邓和艳 邓燕君 邓敏蓉 邓茹昱 邓云萍 邓红琼 邓秋莉 邓敏玲 邓水英 邓燕琼 邓湘婷 邓慧婷 邓易婷 邓萧婷 邓暧婷 邓伶莉 邓婷尹 邓茹太 邓茹卅 邓娅丽 邓恩美 邓碧婷 邓满霞 邓莉姣 邓学英 邓勃文 邓搏文 邓濠莹 邓懿洁 邓云娟 邓楚怡 邓簸文 邓小文 邓清茹 邓清妍 邓婧怡 邓善茹 邓善莹 邓怡轩 邓淑媛 邓燕江 邓厚英 邓棋琼 邓森琼 邓谢文 邓维文 邓佩琴 邓宏文 邓玉莹 邓瑾玉 邓翠颖 邓令红 邓秀萍 邓云倩 邓岚玲 邓琼芳 邓芬兰 邓洁玲 邓攀玥 邓一婵 邓媛华 邓慧琼 邓怡和 邓怡合 邓怡远 邓秀妹 邓新蓉 邓子莹 邓芷瑶 邓珊怡 邓怡珊 邓欣瑶 邓希瑶 邓海丽 邓昭悦 邓家瑶 邓家莹 邓锦玥 邓伯文 邓春玉 邓胜芳 邓静婷 邓桂萍 邓芷颖 邓开文 邓婷方 邓莹源 邓嘉莉 邓鑫怡 邓诗莹 邓天艳 邓默英 邓帼艳 邓荣琴 邓悯莹 邓红娟 邓悯琳 邓佳莹 邓君琳 邓方悦 邓琪梅 邓芬芬 邓芬芳 邓欣媛 邓淑芬 邓世燕 邓太英 邓亚文 邓燕玉 邓景红 邓景美 邓夏英 邓飞雪 邓喜文 邓沌丽 邓欢妍 邓怡雯 邓双琼 邓淦文 邓煦媛 邓朝丽 邓皓怡 邓舒梅 邓军萍 邓林娜 邓艳琴 邓松妹 邓莉砉 邓莉铧 邓杰琼 邓冰雪 邓国颖 邓勇洁 邓喜英 邓伊琳 邓永红 邓芊悦 邓露芬 邓燕楠 邓雨嫣 邓馨悦 邓年红 邓苏芬 邓凯琳 邓基莉 邓婷荣 邓传红 邓彩芬 邓 嫣 邓嫣然 邓美花 邓爱瑶 邓美娟 邓 茹 邓婷予 邓剑英 邓祖文 邓孜怡 邓平萍 邓忠琴 邓琇茹 邓怡一 邓妙婧 邓世霞 邓娉婷 邓燕壕 邓红花 邓志霞 邓娜莎 邓博冉 邓怡清 邓戎茹 邓广燕 邓珍蓉 邓丽莹 邓妍姿 邓湘颖 邓芹妍 邓建霞 邓健英 邓见花 邓美红 邓倩华 邓之琴 邓小蓉 邓燕辉 邓绿琼 邓湘莹 邓湘美 邓湘悦 邓金文 邓湘媛 邓洋英 邓婧宜 邓哓文 邓棉花 邓淑莹 邓熙玥 邓美妍 邓雯婷 邓克芬 邓沛玲 邓梦琳 邓诗玲 邓怡玲 邓怡琳 邓怡凌 邓力萍 邓金玲 邓翠琴 邓孝琴 邓晓悦 邓凯丽 邓晓丽 邓朴芳 邓峻文 邓煦颖 邓慧霞 邓棋文 邓光红 邓美萍 邓晶娜 邓丹玲 邓桔红 邓蓉蓉 邓兴蓉 邓敬莹 邓敬琼 邓惜玲 邓珺倩 邓翔玲 邓佩芳 邓兴艳 邓好文 邓雅芳 邓素琴 邓记文 邓巧梅 邓亚婵 邓湘蓉 邓琳雅 邓琳玥 邓锦娟 邓年丽 邓九媛 邓怡梦 邓柔文 邓群芳 邓小悦 邓文花 邓明燕 邓雪艳 邓曼萍 邓柳英 邓颖萍 邓蕴瑶 邓湘艳 邓归芳 邓亚芳 邓琳欣 邓素文 邓加琼 邓琳方 邓少玲 邓晶倩 邓逸雪 邓坤文 邓仁文 邓慧芳 邓仁玉 邓正琼 邓延芳 邓意娜 邓怡翔 邓汉霞 邓占红 邓正萍 邓宏燕 邓钰梅 邓红丽 邓永丽 邓倩昀 邓可怡 邓珂怡 邓青梅 邓菁怡 邓瑾怡 邓悒雪 邓李文 邓代琼 邓娴芳 邓燕芸 邓茹云 邓奕妍 邓琳蔚 邓琳娟 邓熙蓉 邓泽霞 邓群悦 邓彩英 邓俏颖 邓时玲 邓熙怡 邓希怡 邓冰嫣 邓冰艳 邓湘怡 邓彩芳 邓木芳 邓化雪 邓玉雪 邓玉琳 邓沐英 邓语嫣 邓宇嫣 邓婵玉 邓琬婷 邓亚琼 邓倩儿 邓乃裴 邓茗花 邓楷文 邓杏茹 邓钰茹 邓钰芬 邓钰雪 邓钰霞 邓茹茜 邓茹熙 邓茹嫣 邓茹曦 邓凤怡 邓思洁 邓雅萍 邓恒英 邓恒文 邓仲美 邓雯芳 邓诗茹 邓美玉 邓莎莉 邓莉莎 邓修文 邓许萍 邓蔓玲 邓厚洁 邓哓琼 邓思蓉 邓蓉婕 邓依瑶 邓丹婷 邓筱燕 邓 花 邓修婵 邓秀婵 邓绣婵 邓羞婵 邓休婵 邓其芳 邓琬琳 邓琬玲 邓宛琳 邓腕琳 邓旭艳 邓妍霏 邓三妹 邓棣文 邓瀚琳 邓瀚玲 邓改丽 邓友妹 邓琦瑛 邓育英 邓淇媛 邓永芳 邓佳玲 邓滢颖 邓慧燕 邓萍莉 邓少英 邓郁芳 邓少悦 邓涵玥 邓郁萍 邓郁美 邓伊琴 邓永蓉 邓灵红 邓欣冉 邓永文 邓欢玲 邓新倩 邓秋玥 邓玥秋 邓嫦娥 邓龙琼 邓馨媛 邓裕玲 邓迪文 邓倩娜 邓祥文 邓玥玙 邓斯文 邓详文 邓骏文 邓均文 邓军文 邓盛英 邓顺玲 邓秋芳 邓月娥 邓玥岙 邓怡玙 邓婧匀 邓匀婧 邓倩匀 邓琳川 邓发琴 邓燕娟 邓晓芬 邓昙霞 邓欣文 邓袁琳 邓昌玲 邓延玲 邓燕雯 邓一冉 邓橘艳 邓滟琼 邓仙萍 邓凯雪 邓佳英 邓静雪 邓瑶菁 邓雪怡 邓秋莹 邓秋雪 邓巧艳 邓仁梅 邓秋怡 邓正文 邓郁芬 邓香艳 邓文琳 邓婷鹂 邓闰文 邓润文 邓帛文 邓张霞 邓天妍 邓虹霞 邓 妞 邓巾媛 邓叶妹 邓婷芳 邓宣文 邓萱文 邓琳匀 邓玲匀 邓寒玥 邓莉匀 邓倩文 邓颖玥 邓欢玥 邓欢怡 邓俊燕 邓钰玥 邓伟玉 邓欣萍 邓佳琳 邓原琳 邓素娟 邓婷芬 邓雪玉 邓淑琼 邓悦婷 邓荣芳 邓瑶瑶 邓沁媛 邓又玥 邓岚雪 邓可莹 邓可妍 邓渲妍 邓梅花 邓碧霞 邓志芳 邓韶娟 邓开萍 邓婉妍 邓二玲 邓维娜 邓子英

星期三, 6月 24, 2009

今日走左返去荔枝角搵cherry同呀may食潭仔...

好開心呀~呀may話我白左呀^_^

不過上唔到公司呀...因為某人下午係公司...so..費事啦~~

返屋企途中..路經7仔....而家好似換緊小丸子d野...都經得意嫁~~

買下買下咁...一次過換左一只返嚟...

懷住希望係小丸子或者桃子的野去拆....點知....

....................

仲有呀..到而家仲未夠貼紙換惠康只berber袋呀...

有d唔開心囉...

---------------------

















































進展~2

耶~耶~

今日係49.3kg~~

目標係~~40~45kg!!!

繼續努力!!!

星期二, 6月 23, 2009

有回報啦!!

49.7kg!!!!!!


口合!口合!口合!!

6月23日,終於落到去50kg以下啦!!!

開心死我啦!!!

不過,革命仍未成功! 呀moon 你要繼續努力!!

目標係40kg!!!

((希望係我因亂服西藥而導至死亡前,可以俾我試試35~40kg的感受))

星期三, 6月 17, 2009

性格類型測試

相對於生理特點來說,人的性格本質似乎是流動性的。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發生微妙的變化,以致於對它的測驗使心理學家們費盡心機。 下面的選擇題,各有若干可選擇項,請你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以最快速度誠實地完成,每題只選一項。

http://www.138.com.tw/job_beginn/peufen_index.asp

我既結果係....

你的得分為19i分
9i--30i分:屬於輕微內向性格。在社會交往中你是中立者。


我都有少少覺得自己近嚟d性格變得內向左....
好似冇以前咁鍾意同人有互動....
好似變得鍾意自己一個左....

星期二, 6月 16, 2009

最近....好煩。

自從5月尾職開始...一路係都諗緊一個好重要而又十分之煩的問題....

應該都幾都多....好似我呢d廿幾歲的青年會問同一句:
「究竟咩工適合我?? / 我適合咩工做??」

唔好話我白痴、低能!!
唔好叫我事但求其搵份糧期準,兼夠自己洗既一份是但工嚟做!!

我唔係十幾歲既0靚妹仔,未做過野果種人!!
就係做過野,挨過,受過氣...
幾年嚟的所謂工作經驗,令我真係好認真既去諗!!

我唔想一年轉一份工!
我唔想做一份自己冇興趣的工!
我唔想拎一份岩岩夠洗,想儲d錢或俾多d家用都唔得的工!
我唔想Circle's life!!

而家真係好後悔冇認真讀好d書...
好後悔冇聽呀媽話:讀多d書啦...勤力d讀啦...學多d野啦...

緃然呀媽叫我讀書的目的,同而家我後悔冇認真去讀書的原因唔同....
出嚟既結果都一樣...自己辛苦!

我而家先知道..明白..讀多d書..學多d野..拎多幾張証書....係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害.
最起碼...自己的選擇都多d,做唔做都可以自己揀。而唔係人地揀你。


安慰自己...而家知都唔係太遲!
因為總比一d一世都唔知,或唔肯去承認的人好!

而家最煩最煩既係......
「我唔知自己想要d咩呀!!!!!!」

個腦實晒...點都入唔都裡面!!
想話搵返自己以前d夢想. 理想. 出嚟參考下都搵唔到!!

煩死我啦!!!
唔打啦!!!!!

星期一, 5月 18, 2009

請給我...緊緊地記住!!!!

公告!!!!!
網主極度討厭、極度厭惡一樣事情....
決定!!!!!
我最憎做決定!!!!!
唔好逼我去做決定!!!!!!

星期日, 5月 17, 2009

我愛吃"草莓"

下面係擷取自網民的解釋:

「臺灣冒出一個新名詞“草莓族”,用來形容民國70年(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也就是臺灣一般所說的七年級生。形容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像草莓一樣一碰即爛,重視享樂受不了挫折、抗壓性差、合群性不足、主動性及積極性均較上一代差。當這個名詞出來時,很多七年級生對于大人給予的這個封號,相當不以為然。」

「他们说的"七年级生"相当于我们这说的"80后",台湾人以民国多少年来记年,所谓的七年级生就是指民国70年----民国79年那一时间段出生的台湾人,相当于是公元1981---1990年这一时间段出生的大陆人,“七年级生”和“80后”的年龄是差不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係擷取自維基百科解釋:

草莓族

草莓族一詞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ISBN 957-8645-04-X)一書,形容當時的年輕人,約民國50年(196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由於媒體的炒作,現在多半作為約民國70年(198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的一種負面標籤。

「草莓族」一詞最早被食品業者拿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則取其光鮮亮麗、甜中帶酸的生澀、在溫室中長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開始以草莓族來稱呼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時也包含1981年前數年出生的世代)。
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草莓族是被新聞媒體所誇大了,每逢「七年級生」(台灣俗稱民國70年以後出生者)、「八年級生」犯錯時即大幅報導,事實上每個世代都存在草莓族,在年輕世代中草莓族的比例可能還比較少;而且草莓族一詞已經成為壓榨年輕人的藉口,現在的年輕人是處於低薪資高工作量及高學歷者從事低專業工作的狀態,因此他們會對公司不忠誠、對工作無熱情、非常功利保守。

台灣社會對於草莓族的普遍刻板印象包括:
抗壓性低(承受催逼、壓力的能力低)
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低)
穩定度低
空有學歷但實際能力不足
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
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
也有人以“布丁族”或“豆腐族”來揶揄缺點(特別是抗壓性)比草莓族還嚴重的人。

另外,2005年3月22日臺灣有一名婦人因肩痛求診,因療效不彰憤而怒罵醫生為「草莓族」。後經臺灣高等法院認為草莓族係指「年輕沒經驗禁不起挫折的人」、「屬於貶抑性詞彙」而的確貶低其名譽,而判婦人敗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係擷取自CAREER總編輯臧聲遠部落格 - 六、七年級生,你為何不生氣:

............
年輕成為職場原罪

  對年輕世代來說,比名校主義更甚的社會偏見,就是被貼上草莓族的標籤,集體遭到污名化。有人甚至形容,台灣現在的就業市場,年輕成爲一種「原罪」。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現象,因爲年齡歧視的受害者,通常是中高齡人士,但在台灣卻把矛頭指向社會新鮮人。

  草莓族這個詞被濫用,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歷,要破解這種年齡偏見,我們不妨從字源學下手。其實草莓族最早是Career就業情報董事長翁靜玉,在民國80年提出的,而相關文章集結成書,出版距今也超過10年了。

  但翁董事長所謂草莓族,原意根本並非現在的六、七年級生,而是指當時30歲以下的年輕人,亦即現在的五年級生。他們做爲「後嬰兒潮世代」,不論是價值觀或工作觀,都和先前的世代,出現明顯的裂變。這種現象並非台灣所獨有,當時美國所稱的「X世代」,日本所稱的「新人類」,韓國所稱的「386世代」,跟台灣的「草莓族」一樣,指的都是1960年代出生者,他們所反映的世代差異現象,當時曾在全世界激起熱烈討論。

五年級工作倫理最差

  以台灣爲例,當五年級生是職場新鮮人時,躬逢泡沫經濟的鼎盛期,「台灣錢淹腳目」的黃金年代,從金融業到科技業,也正值全面起飛的階段,幾乎每個老闆都在頭疼招不到員工,大學生根本不愁出路,就業市場是「事求人」而非「人求事」。當時的五年級生,最嚮往的是金錢投機,走捷徑致富,而非踏實找份正當工作。即使有工作,也把跳槽當成家常便飯,反正有太多工作機會等著你。在台灣所有世代中,五年級生的機會之多,堪稱空前絕後;但工作倫理之差,也堪稱空前絕後(至少他們20多歲時是如此)。翁董事長當時提出草莓族的批評,可說是一針見血,有先見之明。

草莓族標籤張冠李戴

  但曾幾何時,草莓族交棒了,變成六、七年級生的專有名詞,以及媒體炒作世代議題時,現成的廉價標籤。十幾年前提出的觀念,被當成最新觀念抄襲使用,泛濫在當前媒體報導中,這除了說明台灣媒體的不用功,和缺乏歷史認識外,還說明了什麼?媒體有關六、七年級生的報導,幾乎都是刻板印象的重複,用想像代替實證。更荒謬可笑的是,我經常看到跟我同齡的五年級主管,用草莓族的概念,數落六、七年級生的不是,卻忘了自己其實才是第一代草莓族;今天你們用來指責六、七年級生的話,難道不覺得似曾相識——從前四年級世代,不也用同樣的話指責你們嗎?

媒體論述助長世代歧視

  我並非全盤否定草莓族這個概念的適用性,但是用在六、七年級身上時,有幾點必須提醒:

1. 不要把六、七年級生想像成異類人種,他們和五年級主管的差別,只在於五年級是第一代草莓族,六年級是第二代草莓族,七年級是第三代草莓族而已,本質並無差別,更談不上「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五年級主管認爲自己所屬的世代很OK,憑什麼認爲六、七年級生不OK呢?

  近來媒體流行炒作五年級與七年級的世代矛盾,渲染職場「舊人類」與「新人類」的戰爭。姑且不論其中有多少媒體自導自演的虛構成分,我要強調的是:五年級沒有那麼舊(才不過10年前,他們也是令主管頭皮發麻的X世代!)七年級也沒有那麼新,把他們當成兩個不同「人種」,只會助長用「非我族類」的另類眼光看待七年級,助長對七年級的世代歧視。

年輕世代工作條件惡化

2. 同樣的草莓族現象,在不同世代身上,有不同的社會成因。以企業最受不了的高流動率來說,五年級生在新鮮人時期,就業市場提供大量跳槽的機會與誘因,所以當時最流行的口號是:「我還年輕,心情還不定。」
  但六、七年級生的常換工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們所面臨的處境,是工作機會在「量」和「質」的雙重衰退。以「量」的銳減來說,六、七年級生現在幾無選擇工作的餘地,能夠有頭路就算萬幸了,工作不符合志趣者比比皆是。再者,除了科技業外,開放給新鮮人的工作機會,「質」也每況愈下,薪水少、操勞度高、職業形象低、沒專業可言……,工作條件不斷在惡化,而研究生降格搶大學生的工作,大學生降格搶專科生的工作,「向下補位」也成為通則。

  整個六、七年級世代,都彌漫在「高學歷,低成就」的苦悶氣氛中。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國立大學經濟系學生只要拿著教授推薦信,就可以到當時雨後春筍般開放成立的新金融機構,謀得研究分析的工作;現在國立大學經濟系學生,能夠在街頭推銷現金卡就算不錯了。

高學歷從事低專業工作

  勞動者的去除技術化(de-skilled labor),這個社會學的陳年觀念,在六、七年級身上,得到奇異的印證。它原本指20世紀初期,生產線制度誕生後,勞動分工愈切愈細,工人只要重複簡單的動作即可,不再需要具備完整的技術,技術勞動者失去用武之地,而被無技術勞工取代。如果你以爲現在是知識經濟,這套理論已經過時,不妨去看看現在六、七年級生中,有多少碩士冒著日曬雨淋在當業務員,有多少大學生在辦公室擔任雜役,有多少專科生靠著按時計酬的零工維生,工作幾乎沒什麼專業可言,你一定會對「勞動者的去除技術化」有新的體認。

  如果接受高等教育,換來的是這款出路,誰不會有深沉的挫折感?當社會抱怨六、七年級生不能吃苦抗壓,對工作失去熱忱,對組織缺乏忠誠,有好機會就想走人,而給他們草莓族的稱號時,可曾回過頭來想,這個社會給六、七年級生的是什麼樣的工作條件?

同情理解取代盲目責難
  不去談草莓族的社會成因,就不可能有同情的理解,而把年輕人工作難找的責任,簡單歸咎到他們個人素質的問題。

  六、七年級生另一個常被點名的草莓族現象,是「罵不得,難管教」。換個方式來說,其實就是「不服從權威式管理」。現在台灣政治走向民主化,學校教育走向民主化,家庭教育也走向民主化,企業無法自外於這樣的大環境,主管就應該學習新的管理模式。權威式管理受到挑戰,是主管自己出了問題,不是六、七年級員工有問題。

向現實投降妥協的一代

3. 勿把草莓族當成六、七年級生的全稱。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世代,像六、七年級這麼兩極化,不論能力或態度都如此。他們的碩士比例居各世代之冠,但不少大學生卻只有國中程度;他們不乏養尊處優的草莓族,卻也有更多人充滿危機意識,知道現在新鮮人行情差,不管工作再怎麼苦,薪水再怎麼低都願意接受。

  正如G. H. Elder在《大蕭條的孩子們》(Childre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這部經典著作的描述,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對年輕世代最明顯的烙印,就是價值觀轉成極度的現實主義,他們對人生的最大期望,在於掙取一份有保障的收入,變得非常能吃苦耐勞,並把工作看成人生第一要務。台灣經過這幾年苦日子,六、七年級生也開始出現同樣轉變。

  不只是我自己的感覺,不少主管級的朋友也都提到,他們手下有些年輕部屬,認真打拚的程度及配合度之高,看在眼裡實在不忍心,也有些慚愧,回想自己還是菜鳥的時候,也沒有這麼認真過,好在自己「早出道十年」,否則如何能忍受這種操勞?朋友們的共同感覺是,前幾年確實經常遇到令人傻眼的草莓族部屬,但這幾年已有所改觀:年輕世代的憂患意識變得很強烈,唯恐失去工作;而社會對年輕人的負面偏見加深,更讓他們失去自信,唯有加倍賣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薪水減半,工作加倍

  媒體有關草莓族的報導,都在傳遞「員工囂張,主管受氣」的印象。但事實真相是,在國內就業市場上,六、七年級差不多快要淪為最弱勢、bargaining power(談判本錢)也最差的族群。一位人資界的朋友告訴我,他所接到的履歷表中,有些社會新鮮人甚至乞求8,000元月薪即可。新鮮人的勞動條件不斷惡化,「薪水減半,工作加倍」,成為年輕世代的夢魘。我還聽過到一個真實故事:某位主管定期公告收到××封履歷表,警告手下的年輕員工,誰要是不聽話,外面已經有××人在排隊等著接你的位子了!(這不正是馬克思的「產業預備軍」理論的現代翻版嗎?)【請保留小字】有太多六、七年級生,淪為高學歷的廉價勞工,而且被吃得死死的,任操任勞任磨,如果還要被扣上「草莓族」的帽子,雇主未免占了便宜還賣乖吧!

理直氣壯的剝削藉口

  草莓族已經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在實際影響六、七年級生的命運。它成為雇主理直氣壯、赤裸裸剝削年輕世代的合理藉口:「你們素質這麼差,我雇用你們已經是施恩了,憑什麼跟我談條件?」

  台灣已經進入「薪資破壞」的時代,你或許渾然沒感覺,因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都是六、七年級的新進員工。你知道過去幾年內,有多少行業的新鮮人起薪被腰斬?有多少行業的起薪逐年打八折?有多少行業的起薪倒退回10年前的水準?在中南部地區,甚至有些新鮮人的實質薪資,已跌到法定最低基本工資之下!容許我給媒體朋友一個忠告:在處理六、七年級生的題材時,希望以哀衿之心,多瞭解他們的痛苦,不要把他們妖魔化(demonize),成為剝削的幫兇而不自知。

年輕人失去夢想的勇氣

  我認為,台灣年輕世代最深的隱憂,並非草莓族現象——如果草莓族意味著和職場需求脫節的話——而是恰好完全相反,在於他們向現實就業壓力集體投降,失去了夢想的勇氣,不敢再為理想去冒險,只想找一份安穩能糊口的工作,徹底庸俗化、現實化、短淺化。

  當我看到政府將「就業學程」引進各大學,以打通學校與企業間的「最後一哩」(last mile);當我看到年輕人從學生時代,就紛紛有計畫地打工實習,為日後找工作鋪路;當我收到許多高中的邀請,從就業市場觀點提供高中生選組的建議時,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而是要追求宇宙的精神」,這句曾經響徹雲霄的學運口號,在當前青年失業率高漲的時空下,像是不切實際在唱高調;誰都不能否認,協助學生順利就業,已成為大學教育不可推卸的基本責任。但儘管如此,我相信有一個道理並沒有改變:如果大學完全為就業市場服務,如果大學生讀書只是為了找工作,完全現實功利主義化,將對台灣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集體庸俗化的危機

  Robert J. Shiller在《新金融時代》這本書中,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見解。他指出,面對經濟風險時,人們往往做出保守的決定,寧願放棄潛在的機會,以避免失敗帶來的衝擊。教育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因為害怕失業的風險,大學生會選擇主修最安全的科目,而不敢選擇最能發揮自己才華的特殊科目。Robert J. Shiller強調,這種避險行為,將造就出一大群成就不高的年輕人,更將使社會缺乏積極求新求變的精神,嚴重挫傷整個社會的創造力。

  「高風險才有高報酬」,是所有投資的通則,金融商品投資如此,自我教育投資也是如此。看到這麼多優秀的年輕人,爭相報考「鐵飯碗」的軍警學校;看到對數理毫無興趣的高中女校生,大批選擇就讀理組,我很憂心在失業的威脅下,年輕人變得目光短淺,一心只想學習當前的熱門專長,進當前最熱門或較有保障的行業,放棄了青雲之志,不敢鼓動夢想的翅膀,冒險追求更高成就。這不但是國家社會的損失,也是他們個人無可彌補的損失。有朝一日回顧自己當年的選擇,因為貪圖安穩而放棄理想,就這樣庸碌過了一生,將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

讓年輕人活在希望之國

  我非常推崇村上龍的《希望之國》這部小說,扉頁開頭第一句話就寫道:「這裡(日本)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希望……」書中描繪日本經濟持續沈淪,年輕人的生涯道路崩壞,從小被教導的「考進一流的學校,進一流的公司做事」,完全失去了意義,因為即使一流企業,也在拚命裁員,而學校也不能再為年輕人做什麼了。這終於演變成中學生大規模集體棄學,青少年用自己的方法尋找出路。其中一個叫做ASUNARO的團體,透過網路操縱日本金融,攫取驚人財富後,帶領數十萬名青少年集體遷居北海道,在那裡建立他們的烏托邦獨立王國。【(因此這本書的全名是《希望之國的Exodus(出埃及記)》】

  多給年輕世代一點機會吧,讓他們在希望的國度裡,有夢想的勇氣和自信。比起上一代,他們受過更高的教育,有更寬廣的國際觀,更多元化的創意,資訊運用能力也更強。請拋開草莓族的成見,學著多欣賞他們的優點吧。還記得大嘴妖精的故事嗎?企業和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共同來吃掉年輕人的惡夢吧!(92/09/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網主身為80年後既人,或多或少,都有上面的難處....

好羨慕 又忌妒後面那群90代的..

好像在他們意識裡,完全把上一代、上上一代..甚至係上上上一代(我嬤嬤年代) 的眼光.批評.看法.

抛出太平洋之外..北極還要再北之處....

他們可以自由地飛...可以抛下一切地飛走...他們有不回頭的本錢...

1986....你為何不轉轉名字....

1996...其實也蠻不錯聽的!!!

星期三, 5月 06, 2009

正宗人手製腸粉

**轉截自明報**


【明報專訊】











(圖I)將一勺預先攪拌好的米漿,澆進蒸格內的白布上,並以雙手將米漿鋪平,務求厚薄均勻。














(圖II)於米漿上鋪上適量餡料,一字排開。















(圖III)蓋,待蒸熟後,將布連腸粉從蒸爐(圖中間)移到旁邊的鐵桌上(圖左)待涼。













(圖Ⅳ)小心地將布拉起。














(圖Ⅴ)以鋼片捲動腸粉皮,將餡料全包在腸粉內。














(圖Ⅵ)將腸粉切開,上碟排成「品」字形。

滑溜秘方﹕腸粉布蒸前沾水

【明報專訊】
腸粉布是腸粉師傅的最佳拍檔,坊間沒有統一的腸粉布,但都以布質細滑的棉布為主,最常用的是「白洋布」(calico)及「的確涼」(dacron)。

白洋布 Vs 的確涼
職業爐具店陳枝記老刀莊有限公司老闆娘陳太表示,店內所售的腸粉布屬「的確涼」,含65%綿的化纖織物,質地薄透細滑不易縐,很易乾透並將腸粉米漿脫出。

怪師傅烹飪工作坊的怪師傅則認為,的確涼太薄,不易脫漿,他則會選用厚一點的白洋布。

用前熨直 每天清洗
大部分腸粉師傅會以水沾浸腸粉布後才放上蒸盤,令布變得平滑,方可拉出光滑不易破的腸粉皮。怪師傅更會將腸粉布熨直才使用。腸粉布壽命很長,不易起毛粒,直至穿破或變黃才要更換,而且容易清洗。鄒師傅表示,每天閉門後洗去殘留在布上的米漿即可。

【明報專訊】
即叫即拉腸粉的店舖買少見少,最常找到的是傳統粥麵店,當中以大埔陳漢記及佐敦金城粥麵最為人熟悉。而土瓜灣香港腸粉皇則是少有的新式即拉腸粉專門店,款式創新。



























找來點心大師兼烹飪工作坊導師怪師傅(圖1),與記者以客人身分到上述3家人氣腸粉店突擊試味。
註﹕試味結果純屬怪師傅個人選擇。是次試味非要選出全港最佳腸粉,僅供讀者參考

■陳漢記
**最好味**
“怪師傅短評﹕
腸粉皮夠煙韌,水分夠,所以特別香滑。水分多的腸粉皮其實很考工夫,可見師傅經驗豐富。豬潤爽滑有驚喜,牛肉也新鮮。腸粉賣相討好,將不美觀的接口位藏在底部,可見是用心出品。”

講究火候「腸粉要蒸37秒」
陳漢記已有30多年歷史,是該區人氣消夜店,招牌菜是煲仔飯及腸粉,假期日賣700多碟腸粉。即叫即拉腸粉以香滑及透薄如紗見稱,9款腸粉中,老闆黃先生對豬潤腸最有信心﹕「本店使用新鮮黃沙豬潤,醃過後十分爽滑。」腸粉師傅亨哥於店內工作十多年,米漿分量及火候都拿得宜。一條腸粉要蒸多久?黃先生想也不用想便答﹕「37秒。」
店內的腸粉豉油由亨哥秘製,以多種香料烹煮,甜中帶香。「部分客人嫌腸粉不夠熱,他們不知道腸粉蒸熟後要待十數秒放涼才捲,所以我們會以暖熱的豉油為腸粉保溫。」可見出品相當用心。

■陳漢記

地址﹕大埔墟運頭街89至91B地舖
電話﹕2658 2277
營業時間:早上11:00至凌晨4:00

「豬腸粉..賣..豬腸粉..」

**轉截自明報**

【明報專訊】
腸粉原是茶居一盅兩件的平民小食,自四季酒店推出龍蝦腸粉後,一時間飛上枝頭變鳳凰。但經營40餘年的「堂記腸粉專門店」,卻拒絕為腸粉添上貴氣色彩,堂記的鄒師傅強調只想做平民腸粉,「腸粉本來就是很地道的食物,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吃腸粉」。腸粉平民,卻不馬虎,一碟香滑腸粉,背後原來是一門有失傳之虞的手藝。

廣州小販首賣齋腸
據《中國點心大全》一書記載,腸粉源自廣州,早於19世紀初由小販挑扁擔於街頭售賣,基本做法是將米磨成米漿後,澆在竹架的布上蒸熟(故又稱「布拉腸粉」),再捲成豬腸狀(故又稱「豬腸粉」),即成齋腸。至於有餡料的腸粉,據一般說法,是抗日戰爭時廣州泮塘的茶樓酌荷仙館所創,在即叫即拉的香滑腸粉中加入叉燒、牛肉或蝦仁等餡料。
然而,人手即拉腸粉已日漸式微。「你有沒有見過內地那些拉腸粉機器?用機器拉怎會好吃?」鄒師傅慨嘆,「對於差不多攝氏100度的蒸爐,每天站十幾小時,不是人人受得了。」

粉皮夠煙韌 包餡現「皺紋」
鄒師傅廿多年來堅持親力親為,連米漿都堅持採用自磨粘米,加入澄麵粉及生粉後,蒸出來滑溜通透。加上積累多年經驗,蒸出來的腸粉煙韌有米香。腸粉皮的優劣,他一看就知,「腸粉夠煙韌軟滑,自然會緊緊包實餡料,形成凹凸『皺紋』;相反腸粉皮捲好後,跟剛蒸起一樣平滑的話,就代表它不夠煙韌」。蒸的時候要控制火候,即使只逾時幾秒鐘,腸粉皮都會溶溶爛爛。


一軟一脆的組合,將蝦的鮮味、蝦米的香味二合為一。($17)(秦偉攝)
腸粉皮固然是腸粉的靈魂,鄒師傅說餡料也是致勝關鍵。初期的腸粉餡料只有叉燒、牛肉及蝦仁,直至今天幾乎數得出的餡料都有,而堂記就有約20款不同配搭的腸粉,由叉燒臘腸、牛肉魚片、豬潤燒鴨到炸兩,花多眼亂。有人喜歡一軟一脆的鮮蝦蝦米腸及牛肉臘腸腸,有人就愛最簡單的叉燒腸及豬潤腸。鄒師傅自己最愛哪款?「哈哈……都是豬潤燒鴨腸啦,大部分人食過都好滿意。」












堂記製作腸粉約20款,濃淡配搭得宜,臘腸魚片腸便是一例。($17)(秦偉攝)

魚片腸最考火候工夫
鄒師傅表示,豬潤新鮮,準備工夫多,要先洗淨並將筋去乾淨,吃下去才夠滑。炸兩內的油炸鬼,要用焗爐焗兩次,才可脆而不膩。而魚片就考師傅對火候的控制,一般餡料會跟米漿同蒸,魚片卻要特別處理,「魚片太快熟,要先蒸米漿一段時間,後放魚片,時間拿得宜。」
拉腸粉只需數分鐘,準備工夫卻很多。「粉漿分量的調配不難學,個個師傅都差不多,但做餡料的心機卻學不來。」因此,堂記即使沒有矜貴食材,一樣客似雲來。不說不知,堂記已停賣齋腸多時,「蔡瀾來到都無情講呀」。

















晶瑩剔透的布拉腸粉,是堂記鄒師傅廿多年來熟能生巧的成果。(秦偉攝)

對於布拉腸粉的未來,鄒師傅很悲觀,「過了我們這一代,相信沒多少人懂得拉腸粉了」。上那碟微暖的即拉腸粉,軟滑透白的外皮散發出爐米香,內裏包含他多年來的心血,還有濃濃的人情味。


堂記腸粉專門店
地址﹕油麻地文匯街26A至26C
電話﹕2710 7950
營業時間﹕晚上7:00至凌晨2:30 (周三及日休息)

文﹕黎雪 ; 圖﹕秦偉、張智超、黎雪 ; 編輯:梁佩琪 ; 美術:Ying

星期四, 4月 02, 2009

麻煩事 - BLOG 名

Utopianism
新地方 新名號...按例起個"舊"念頭..
"希望由這天起,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此BLOG的產生 有著一個私心的抱負
當然 亦有一定位置是平凡的 普通的 正常的

起名 按良心話 真是一件煩事
"烏托邦" 這名詞實不是/旅者/意思
但卻實是 正中要害得緊!

-Utopianism-

雅虎字典解釋:
烏托邦主義,烏托邦思想;空想的社會改良方案

雅虎知識:
烏托邦主義
Utopianism
烏托邦主義是社會理論的一種,它試圖藉由將若干可欲的價值和實踐呈現於一理想的國家或社會,而促成這些價值和實踐。一般而言,烏托邦的作者並不認為這樣的國家可能實現,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繪的形態付諸實現。但是他們並非在做一項僅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烏托邦主義這個詞彙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圖《理想國》(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烏托邦)中所顯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擴大描繪某一概念(正義或自由),以基於這種概念而建構之理想社群的形式,來展現該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質。在某些其他的場合,例如摩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1516),其目標則主要是批判和諷刺:將烏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當時社會的罪惡作巧妙的對比,而藉之譴責後者。只有極少數的烏托邦作者––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顧》(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圖根據其烏托邦中所認真規劃的藍圖來改造社會。就其本質而言,烏托邦的功能乃是啟發性的。

從空間到時間的轉置也使烏托邦中產生了一種新的社會學的現實主義。烏托邦此時被置於歷史中,然而無論距離烏托邦的極致之境是何等遙遠,它至少可呈現出:人類或許是無可避免地正朝向它發展的光景。十七世紀科學和技術的聯結加強了這個動向,例如培根(Bacon)的《新大西洋大陸》(New Atlantis,1627)和康帕內拉(Campanella)的《太陽之都》(City of the Sun,1637)中所表現者。隨著十九世紀社會主義(它本身即深具烏托邦色彩)的興起,.烏托邦主義便逐漸變成關於社會主義之實現可能性的辯論。貝拉密以及威爾斯的烏托邦(《現代烏托邦》〔Modern Utopia,1905〕)皆是為正統社會主義辯護的有力著作;但是摩里斯(William Morris)則在《來自烏有之鄉的消息》(News form Nowhere,1890)中提出了另一種吸引人的訟法。這個異種的替代說法乃因“反烏托邦”(dystopia 或 anti utopia)的發明而出現,此乃對所有烏托邦希望的逆轉和猛烈的批評。這個觀念由巴特勒(Samuel Butler)反達爾文主義的《鳥有之鄉》(Erewhon,1872)一書所預示,而在1930和1940年代達到了頂點,尤其表現於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和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這兩本書中。在這暗淡的年代理,只有史基納(B.F.Skinner)的《桃源二村》(Walden Two,1948)維護著烏托邦的火炬使之不熄,然而仍有許多人在這個行為工程(behavioural engineering)的,烏托邦中察覺到比最黑暗的反烏托邦更可怕的夢魘。但是烏托邦主義卻在1960年代強而有力地復活,例如像馬孤哲(Herbert Marcuse)的《論解放》(An Essay on Liberation,1969)這樣的著作;而在未來學和生態學的運動中也可見其蓬勃的生氣。烏托邦:Thomas Moore 撰寫、1516 年出版的《烏托邦》,造出「烏托邦」這個字,「烏」既然是「好」的意思,也是「無」的意思,所以,「烏托邦」一字雙關,就是不存在的好地方,而,Utopia 譯成「烏托邦」非常巧妙,具備信雅達三個要素。而,Utopia 的反面就是「反烏托邦」(Dystopia),正是共產黨宣言 (1848)、巴黎公社 (1871)、納粹,乃至大衛教派,以及無數科幻小說所描述的世界。有意思的是,烏托邦幾乎都是虛構的,但,反烏托邦卻往往成為事實。烏托邦一詞是源自於西元1516年英國人摩爾,對於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所提出的一個心目中理想的國度。他是位於一個小島上,島上的每一個人都要從事農業(因為民以食為天),而除了農業外每個人需有另一項專長,如 木工,鐵工,泥工等...但沒有製衣,因為每個人都穿同樣的衣服而且都是自己做的,布料則是向公營倉庫拿取。為何每人都要穿同樣的衣服呢?因為穿同樣的衣服,就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追逐虛榮的問題出現。在烏托邦的人,每人每天的工作時間是6小時,早上3小時下午3小時,除了工作,吃飯,睡覺其時間就是自由時間,而每人都把這些時間用來讀書,摩爾覺得讀書可以培養人們的精神層面,人文素質,把人們從肉體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簡單d就係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啦啦!! **

已是2009-04-002 淩晨時間 2:52

請祝福我吧!!